注册 登录 查询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中国乙肝网 >> 医学区 >> 中医杂谈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讨论区 精华区 上篇 刷新 平板 下篇


 帖子主题: 病机学说
 
>在线

游客 




发表: 2007-04-10 13:22:10 人气:1467

病机学说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即病机学说。病机的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已奠定了基础,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病机的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已奠定了基础。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病机十九条”,是以“五运六气”的“六气”与五脏相应的理论,将临床常见的诸多症状,分别归属于心、肺、脾、肝、肾之疾患,风、寒、湿、热、火之疾患,病变部位是在“上”或“下”等。但必须指出:《内经》之论述病机,内容非常广泛,并不局限于“病机十九条”,它与邪正和阴阳之盛衰,气血和脏腑之虚实,以及某些病证(如疼痛、痿、痹、厥、痈疽等)的病机,均有详尽的论述。
  历代医家对于病机学说均非常重视。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素问》及《灵枢》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阐述了热病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的进退变化;在《内经》脏腑、经络虚实的基础上,对不少病证的病机进行了阐述。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172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证候作了阐述,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病因病机学专著。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和“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论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和“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病机;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论述了“邪气”致病的病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阐释了“阳有余而阴不足”和“湿热相火”等病机。
  病机学说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2.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3.探讨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六经传变病机、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和三焦传变病机等。
  4.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感冒的病机、哮喘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等。
  5.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的病机。如疼痛的机理、恶寒发热的机理、失眠的机理等等。
  6.研究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如内生“五邪”。
防治原则
预  防
  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以防重于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无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古书《丹溪心法》曾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未病先防,是研究传统的养生方法,如针刺、气功、药物法等;二是研究综合的预防措施,如环境卫生管理、除灭疾病等;三是研究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食疗、敷帖、中药等;四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整理中医预防措施,即通过开展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中医药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养精神、健身锻炼、调节生活、营养调配、忌食或少食不利于治疗与康复的饮食,还可以采取药物预防的方法,并从各方面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入。
既病防变,又可以说是有病早治,防止病变。古称“差后防复”,是指疾病刚痊愈,正处于恢复期,但正气尚未得元,因调养不当,旧病复发或滋生其他病者,事先采取的防治措施。或指疾病症状虽已消失,因治疗不彻底,病根未除,潜伏于体内,受某种因素诱发,使旧病复发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总之,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注意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巩固疗效。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以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
  疾病防变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病中,中医药防变对于咳喘、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胆石症、高血压症、脑血管意外、癌症等,均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阻止或减缓疾病向不良方面转化。
治  则
  治则,是中医学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对疾病的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原则理论,包括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个方面,其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用以指导具体的立法、处方、用药。治则是指导疾病治疗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治法中的益气法、养血法、温阳法、滋阴法都属于在扶正总是下的具体治法;治法中的汗法、吐法、下法、逐水法等,都属于祛邪总则下的具体治法。

相关帖子
病机学说 (游客,1467,2007-04-10 13:22:10)



病机学说,你在此版发表的帖子需要等待管理员审核才能正常显示.
*用户名
没有注册的点击这里注册新用户,可以不填写
密码
 可以不填写
*帖子名称
最长255字
发帖表情
插入UBB标签

内容(最大16K) 高级模式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按Ctrl+Enter快速提交


插入UBB表情,时间   T 长度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