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中国乙肝网 >> 医学区 >> 中医杂谈 >> 查看帖子
 新帖 新投票 讨论区 精华区 上篇 刷新 平板 下篇


 帖子主题: 王莒生:保护和发展中医刻不容缓
 
>在线

游客 




发表: 2007-03-29 23:22:06 人气:3236

王莒生:保护和发展中医刻不容缓







    王莒生,女,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妇联委员、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

    网络上“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成了最近一段时间热门话题,在众说纷纭的背后,这场大讨论无疑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医”的广泛关注和重新审视。为了还原中医的真实面目,引导市民正确看待中医,本报记者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进行了专访。

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健康专列》:现在我国的医疗体制是不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医在目前我国医疗体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王莒生:
    现在我们的医疗体制是中西医并存。由于中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个体行医,像现在的中医院这种集体化的团队作战是解放后由小到大逐步形成的。而西医院则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模式和技术,从它建立之初就是大型的、成规模的机构。因此,中西医两者发展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中医院与西医院相比发展得较为缓慢。

《健康专列》:中医在诊疗和疗效等方面的特色有哪些?

王莒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宝贵的一部分财富,提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看病主要是根据“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原则,讲究人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在治疗上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即以预防为主;对中医医生来说提倡仁心仁术。在疗效方面,中医认为看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把微观问题宏观处理。也就是说从病征的表象入手,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原则断病,进行整体的调理和治疗。

互相尊重 取长补短

《健康专列》: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王莒生:
    在对待中医和西医的问题上,两个极端都不好。例如有一些人强调“纯中医看病”,不能使用西医的化验、X光、CT等手段。实际上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并不等于西医,他们只是生产工具,为什么有这样的现代化生产工具中医不用呢?如果孙思邈、张仲景活到今天,他们也会采用这些先进的工具。还有一个极端就认为中医就是江湖骗子,根本不科学。这就是由于少数在社会上利用中医搞不科学的活动行骗,把中医的学术给玷污了。

《健康专列》:您认为中医究竟应该怎样与西医融合或互补?

王莒生:
    谈到中西医的融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互相尊重,这是前提。互相尊重的态度就是学者风范,是科学的态度,一个学术大家或者说有知识、有教养的人不会轻易否定客观存在的一门学科。第二就是要互相取长补短。保持友善、平和、和谐的心态,中西医双方就能发现对方的美,并且能接纳对方的长处。
    作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引以为傲的是,在救治、防治疾病方面我们有两个拳头,即现代医学和传统医药,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优势,也是一笔财富和优秀的文化财产。

人才与创新

《健康专列》:面对西医的不断发展,中医应该如何创新和传承?

王莒生:
    多年以来,中医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手段不是很好,缺乏高精尖的人才去挖掘它治病的科学性,像针灸等很多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受患者欢迎,但其机理研究还未突破,如经络的研究。另外中药的制剂吃起来难咽起效也比较慢……这些都是中医发展面临的困难。在中医的传承上,过去知识面有局限性的“师带徒”模式目前也有所继承和发展,学院派的中医研究生培养已逐渐形成规模。
    必须明确的是,发展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和刻不容缓的责任,否则老祖宗的宝贵财富就要面临失传了。

《健康专列》:中医的未来发展之路将如何走下去?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王莒生:
    在科研学术方面,目前的中医研究生培养还有些滞后。由于社会上对于中医的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在学术上就更应该允许不同的流派发展,大家都有学术言论的自由,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繁荣医药科技领域。此外,还应该进一步纯洁学风,让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列入计划,让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中医在基础设施和研究手段上相对比较落后,一部分原因是政府对中医的投入还比较少。另外,政府对中医药人员的考核还有一些形式主义,与西医雷同甚至用西医的办法来评价中医,这就扼杀了中医的个性。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紧中医立法的步伐,把这个行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
    近几年各级人大、政协也有一些中医药界的代表,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提案和议案,这对于政府在中医药事业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我认为在人大、政协中还应该多吸纳中医药界人士,因为目前的比例还是比较少,这样才令政府部门能够广开言路。
    对于目前社会上反对中医甚至是消灭中医的言论,我认为这是无视广大百姓的提法。中医的“简、便、廉、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他们的常见病、多发病花不了多少钱中医就能给他们一个平安。像北京中医医院每天就有4000多的门诊量,这样庞大的就医人群你能说就把它取消了吗?如果制造这个言论的人不是故意哗众取宠的话,我认为他的别有用心就违背了老百姓的意愿,伤了老百姓的心。

相关帖子
王莒生:保护和发展中医刻不容缓 (游客,3236,2007-03-29 23:22:06)



王莒生:保护和发展中医刻不容缓,你在此版发表的帖子需要等待管理员审核才能正常显示.
*用户名
没有注册的点击这里注册新用户,可以不填写
密码
 可以不填写
*帖子名称
最长255字
发帖表情
插入UBB标签

内容(最大16K) 高级模式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按Ctrl+Enter快速提交


插入UBB表情,时间   T 长度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