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来安 | 

 职务:论坛版主 级别:风云使者 魅力:1 积分:1454 经验:13310 文章:1296 注册:06-07-24 22:36
|
|
 |
发表: 2007-08-20 14:20:00 人气:20023 
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郑亚江 王灵台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近五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单味中药
叶下蛛 陈压西等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蛛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药两周、一月后广西下蛛各剂量组血清DHBV DNA滴度总体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停药后DNA 回升现象不明显,提示此药有一定抑制病毒的作用及远期抑制病毒的效果,并且,该药抑制病毒的效果与剂量大小及疗程的关系明显。张大志等观察了四川叶下蛛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用HepG2.2.15细胞培养36小时后,再用含不同浓度叶下蛛的培养液培养48小时.测定培养上清液中HBeAg的含量。结果发现:四川叶下蛛可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eAg的表达。其中100、150ug/ml两个浓度组的作用最强。这说明四川叶下蛛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莫小余亦发现:叶下蛛醇提取物可以抑制血清中的DHBV— DNA水平.同是还可以抑制停药后的“反跳”。
人工虫草 甘建和等用人工虫草治疗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39.1 .抗HBe阳转率36.6。HBV—DN A 阳性率由100 降至52.4 ,这说明人工虫草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蛇葡萄根提取物 陈科力等用蛇葡萄(Ampelopsissinica)根提取物治疗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呈阳性的雏鸭。并用a一干扰素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蛇葡萄根提取物治疗组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鸭血清DHBV~HBsAg滴度明显降低,但略高于阳性给药组(INF)不同时间的滴度。蛇葡萄根提取物治疗组和阳性给药给(INF)不同时间对病毒的抑制率均高于病理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第14天(P14)INF组鸭血清DHBV—HBsAg滴度有所反跳 但仍低于病理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d0.01)。蛇葡萄根提取物治疗组的鸭血清DHBV—HbsAg滴度继续下降.其滴度低于IN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以.蛇葡萄根提取物有肯定的抗DHBV或促进清除DHBV的作用.并且对DHBV的抑制作用较持久。
扯根菜 赵建勤等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扯根菜及其系统娩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当水提取物浓度为264ug/ml、直接水提取物浓度为57u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 及54.09 .治疗指数(TI)>2。这表明扯根菜水提取物和直接水提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台湾细叶油柑 黄正昌等 应用2.2.15细胞株及雏鸭乙型肝炎模型.对台湾细叶油柑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内外抗乙肝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台湾细叶油柑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HBsAg分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其醇提取物HBeAg的分泌无抑制作用。在体内抗鸭乙肝病毒实验中,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lOg·kg~ ·d。和5g·kg ’d 剂量组于给药5天、lO天和停药3天时有显著体内抑制DHBv—DNA作用.而其醇提物则无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台湾细叶油柑水提取物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猪苓多糖 高耀华观察了猪苓多糖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猪苓多糖是从猪苓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发现:猪苓多糖组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是32.5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组是35 ,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多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苦参素 刘天灯等 用苦参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发现苦参素组的HBeAg、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32.25 和36.47 ,若与阿昔洛韦合用,则分别提高到45.66 和52.84 ,优于苦参素单用,但是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单用苦参索还是联合阿昔洛韦,疗效都与干扰素相近。苦参素是从苦参、苦豆子、广豆根等植物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角碱等。最近研究发现苦参能明显诱导脾细胞产生干扰素,并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干扰素产生抑制,提示苦参可能通过诱干扰素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2 中药复方
抑制HBsAg或者HBeAg 吴清和等 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三黄乙肝胶囊对HBsAg的体外抑制作用。三黄乙肝胶囊由黄芩、柴胡、黄芪、五味子、大黄、甘草等药组成,具有清热疏肝、益气活血功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1SA)发现含三黄乙肝胶囊的家兔血清对HBsA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血清中药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HBsAg浓度的升高而减弱,三黄乙肝胶囊粗制剂对HBsAg的直接抑制作用更强于含药血清。晏雪生等 ”用2.2.15细胞株作为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模型,研究海珠益肝胶囊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的抑制作用。海珠益肝胶囊主要由叶下珠、海藻等重要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消瘀作用。结果:海珠益肝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HBeAg和HBsAg的作用,并且各浓度间存在着量效关系,其中对HBeAg的作用优于对HBsAg的作用。
HBeAg、HBV—DNA 阴转 吴国庆用以赤芍、制大黄、虎杖、郁金、丹参等组成的赤珠清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4例,并与凯西莱片、肝炎灵注射液联合治疗93例作对照。发现治疗组HBeAg、HBV— DNA 阴转率分别是51.1 、57.4 ,而对照组为33.3 和37.6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金文群等“ 采用健脾养肝清热利湿解毒法,自拟芪苓柴虎汤(北黄芪、云茯苓、柴胡、虎杖、淮山药、女贞子、丹参、绵茵陈、贯仲、甘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干扰素和常规护肝组进行了对比。芪苓柴虎汤组HBeAg阴转率是56.5 .HBV—DNA阴转率是33.3 ,均显著高于常规护肝组(分别是9.3 和l1.1 ,差异显著(P<0.01),而与干扰素疗效基本一致。
抑制YMDD变异 郭朋等观察了具有益气补肾、除湿、清热解毒作用的乙肝解毒汤对乙肝病毒变异的影响。两组病人都服用拉米夫定lOOmg,每El 1次,疗程l2个月.治疗组病人每El加服乙肝解毒汤(黄芪、当归、白芍、茯苓、茵陈、半枝莲等)。HHV—DNA定量 1000COPY/rnl者为有效,HBV—DNA定量>1000CA)PY/m1.出现YMDDI型及Ⅱ型变异者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无效率为5.9 ,对照组是l8.8 ,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抑制DNA聚合酶 任振学等观察了消黄灵注射液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消黄灵注射液由茵陈、栀子、大黄、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实验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消黄灵注射液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抑制率也相应升高。即药物浓度为250、500、lO00ug.ml 时,平均抑制率分别是l6.7% 、3O.3%、42.1 (P<0.05),显示一定的量效关系。阳性对照药一羟基甲酸钠(PFA)(300ug.ml )平均抑制率为71.7 (P<0.01)。
综上所述,作为一类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药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近年来,拉米夫定(1amivudine)、干扰素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必须长期服用,而长期服用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而出现耐药并影响疗效,而且,停药后HBV—DNA往往又再出现。所以.中药在抗乙肝病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
  |
相关帖子 | |
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葛来安,20023,2007-08-20 14:20:00) | 我也比较相信中药,在用其他药物无效的情况... (wanhui,1045,2007-08-21 11:44:38) | 介绍的不错! (xlfxs,988,2007-10-29 17:44:57) | 帖子等待审核中... (游客,446,2020-11-30 10:39:43) | 帖子等待审核中... (游客,474,2021-05-12 07:15:11) | 帖子等待审核中... (游客,269,2022-04-19 09:10:51) | 帖子等待审核中... (游客,263,2022-04-19 12:43:31) | 帖子等待审核中... (游客,281,2022-04-19 13:28:38) |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相关帖共有8帖 此页8帖 每页8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