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查询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首页
>>
中国乙肝网
>>
医学区
>>
中医杂谈
>> 查看帖子
上篇
刷新
树型
下篇
帖子主题: 论中药西制的荒谬与危害(一)
游客
发表: 2007-03-28 17:59:54 人气:3572
楼主
论中药西制的荒谬与危害(一)
论中药西制的荒谬与危害(一)
作者:王世保
受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药西制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中医药的主导方向,这种方向的制定,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家医药工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但是,它却违背了中医药理论,给患者的健康和财产带来了危害,破坏了国家中草药资源,最终导致中医药偏离了救死扶伤的终极关怀。
鉴于此,我在本文具体指出这种中药西制的做法在理论上的荒谬性与对社会的危害性。
一、中药西制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不同于西医的核心特征就是:中医理论对证不对病,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就是说,中医治病采用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组方,这种特征决定了中医师在临床上处方用药要随证加减,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用下去。即使要采用一成不变的处方让病人服下去,比如过去制成中成药,也是针对少数慢性病,但它仍然是医师根据病人的治疗情况在临床上针对具体的病人拟就的
中药西制却是采用西医治病的理念,把中药材按着特定的处方制成一成不变的中成药在临床上普遍应用,那么对于这种现成的处方和成药,事实上能在临床上符合使用要求的机会很少,就是说它不能满足中医师在临床上根据具体的病人具体的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的需要。它只能让病人象使用西药那样机械地使用。
但是,这种机械性由于缺少了辨证论治的保证,往往导致病人药不对证,进而导致服药无效,或者收效甚微,甚至导致出现不良反应。一旦某些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于是人们就把过错转移到中医药身上,对其进行贬损,如龙胆泻肝丸现象就是突出一例。
因此,这种中药西制既损害了中医自身,也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二、中药西制导致原处方的改变和疗效降低
中国现在有众多的中成药生产厂家,每年有大量的中成药被生产出来,但是,由于受技术限制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影响,往往生产出来的中成药药不合方,质量低劣,疗效大打折扣。
(一)在技术局限上,没有一味中成药能够达到质量的完全可控
中成药多是复方制剂,即使是单味药制剂,其内在的成分也是复杂多样,不能被清楚地认知。因此,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也就只能粗制滥造。
首先,薄层鉴别定性不定量,无法控制相应的药物的投料量;
其次,含量测定只测定所谓的“主要有效成分”,由于弃其他“次要成分”和“无效成分”于不顾,这同样不能控制被测定药物的投料量。
因此,用这样西药的鉴别与含量测定方式来控制中成药的质量纯粹是自欺欺人。正是这种中成药投料量的绝对不可控,才导致了生产厂家在这方面有利可图。
(二)在经济利益上,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是减料、甚至不投料
中成药是商品,是中药生产企业用来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因此,为了尽最大限度地获利,几乎所有的中药生产厂家都要在中成药的投料量上做文章。只有尽可能地少投料,才能降低成本,获取最大限度地经济效益。
对于那些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厂家往往会为了用疗效稳定和开拓市场,不会在少投料上做得太离谱;但是对于那些多家生产的普通中成药,其质量的状况却很是令人担忧。为了争取市场,这些同一中成药的生产厂家往往比着降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各个竞争厂家比着降成本。如何降成本,那就是:在质量标准上有检查项的,能少投料就少投料;在质量标准上没有检查项的,能不投料就不投料。
因此,我们市场上卖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药不合方却能合乎质量标准的伪劣或者假药,这也是中药西制的死结。
对于这些药不合方却能合乎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广大患者使用后往往是无效,或者收效甚微。由于投料量发生了改变,处方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即使在中医师正确的辨证论治基础上使用,也会导致药不对证,进而可能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它不仅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健康和切身利益,也给中医药自身带来了负面影响。
游客
发表: 2007-03-28 18:01:33
第
2
楼
三、中药西制导致了一些荒谬的验证和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中药西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中药新药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西药开发的内容和程序做药理毒理研究试验和临床试验,其中药理毒理试验突显了中药西制的荒谬,而临床试验则完全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
(一)荒谬的药理药效学实验
为了证实中药西药的有效性,新药研究人员必须用所谓的西药药理试验来证实和阐释中药的治疗机理。这既是一种重复的劳动,也是不可能的。
首先,这些处方都是已经在临床上成熟运用的经方或者验方,它们的有效性是不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验证的,它们的治病机理已经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详细地阐述过,也根本不用再用愚蠢的动物试验来进行验证。
其次,中医中的证是与患者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这种证即使证型相同,不同的患者因病体的差异也出现不同的细微的区别,而这些区别都是医家在组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如相关药物的用量、药味的增减等。也就是说证型是与证型的载体分不开的。这种中药西制则完全把证型与患者割离,用动物愚蠢地勉强地造一些人工的证型模型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这也是不可能验证药物的有效性的:
1、用药的对象不是人类的病体,对象不同;
2、两种不同的医药学理论没有转换性,尤其是西医药药理仍然处在一种不健全的发展变化之中。
(二)荒谬的毒理动物安全性实验
我们知道中药理论有“无毒不成药”的通俗说法,也就是说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因为中药的某种偏性,而这种偏性用在正常的个体身上则是一种毒性。中药的偏性只有在病体出现与其相反的情况下才能作为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湿则燥之”、“燥者润之”之类。
中医家在临床上治病就是根据病者的疾病情况,依症辨证,运方组药,综合利用药物的偏性对病者进行治疗,这些偏性在组合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能够消除症状且不能给病者带来新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家组方的安全性是在依症辨证、组方用药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中药治病的安全性决定于以下两个方面:
1、医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依症辨证;
2、医家根据药物的性能进行合理的配伍组方。
而中药西制则完全照搬西药研究的方法用所谓的动物实验来愚蠢地进行验证和考察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这种做法的荒谬之处在:
1、人体与耗子、猫、兔子、狗等动物体具有较大的差异,用药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这种安全性考察的不可靠。
2、组方是依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的,而这种毒理试验则完全是在正常的动物体上进行,因此,它根本反映不出药物的真实安全性。
(三)毫无必要的临床再验证试验
我们知道中药新药开发首要的工作就是选题,寻找在临床上应用前景较好的方子。处方的一般来源有的是经典方,有的是历代使用的经验方,有些也是一些近现代中医家自己使用的经验方。因此,这些方子的有效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按着中药西制的思路,却仍然需要做Ⅰ-Ⅳ期的临床进行验证观察。
凡是进行过这种临床研究的新药研发厂家就知道这种研究需要投入多么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多么的劳企伤财!
且不说这种研究方法的可疑性(另外写文批驳)和虚假性,这种重复性的劳动又有多少用,它能说明什么?
投入了几百万的代价无非是重复一下一个早已下好的结论:这药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四、中药西制浪费了植物资源
现代的工业化生产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福祉,因为它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满足我们欲望的财富;但是对于自然资源来说却是一场大灾难,因为这种规模化生产消耗地是无以计数的自然资源。
无疑,这场灾难对于中药材资源来讲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灾难。
中药西制一改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把中成药的生产放在规模化的GMP生产车间中进行。每天,从成千上万的药厂中生产出成千上万吨的中成药,而这需要有多少中药材资源来支撑!
如果说这样生产出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那么即使浪费了自然资源,为了我们人类自己的健康倒也值得,但是,这些成千上万的中成药多是疗效甚微、几乎不能在临床上辨证应用的废物。它们仅仅是为了能够为生产厂家带来高额利润、为国家的医药工业带来快速发展而已。
然而,这样为了发展经济而浪费大量的中草药资源,仅仅是鼠目寸光而已。它满足了我们这代人放纵的欲望,却断绝了我们子孙治病的后路。这样无节制的浪费资源事实上是利在当代、祸害千秋,总有一天,我们会遭致我们子孙的唾骂!
治病的中药材讲究的是野生地道,只有野生地道的药材在临床上的疗效才是最好的。但是,中药工业化的巨大需求量已经让那些野生地道药材所剩无几,有的甚至凭临濒危边缘。野生药材的稀缺使得人们只好用那些家种的药材来充当工业化生产的原料。由于家种的药材受气候、土质、生长时间等的限制,其疗效大打折扣。家种药材药效的减弱和消失正在成为威胁中医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中药西制在浪费和毁灭中草药资源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中医的生存。
9
7
1
8
:
此主题共有
2
帖 此页
2
帖 每页
8
帖
===切换论坛至……====
返回论坛首页
├┬养生区
│└中医养肝
├┬医学区
│├蜂针疗法
│├中医杂谈
│├精华资料
│├乙肝咨询
│└病友交流
├┬交友区
│├心灵小站
│└患难与共
└┬回收站
└回收站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用户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新用户
*帖子名称
长度不得超过255字
内容(最大16K)
是否是UBB代码
内容支持插入UBB标签
使用方法请参考帮助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
颜色表
Alt+S或Ctrl+Enter快速提交
Copyright
©
2025 中国乙肝网 信息为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无关 版权所有
LeadBBS
v3.14
耗时3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