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论坛入口 [进入]

用户:

密码:

药物介绍
辨证思路
 
你的位置:首页<< 辨证思路 <<文章
 

整体观、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乙肝

作者: 未知 发表时间: 2006-7-30 点击: 9638

      在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如乙肝病毒的变异问题。乙肝病毒在抗病毒药物的强大压力下,会主动改头换面,以一种新的面孔出现,使原有的抗病毒药物失去靶点而无所作为,导致病情复杂化,严重化。甚至有时可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尴尬局面,抗病毒药物层出不穷,而乙肝病毒就是屡杀不死。

      再如免疫调节的“双刃剑”问题。免疫增强剂虽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发挥抗病毒机制,但如果过于强大,在杀灭乙肝病毒的同时,也会造成肝细胞的广泛性损伤,会出现肝脏的急性炎症反应。而免疫功能低下,则会使乙肝缠绵难愈。
     上述问题说明,我们需要一种以整体观点为指导,辨证论治的治疗学思想和方法,于是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医药便在乙肝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大量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湿热毒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人体正气逐渐衰减是乙肝慢性化、迁延化的主要原因,早期以邪气实为主,肝胆湿热、肝胃不和;日久累及脾、肾,由实而转为虚实夹杂。因此我们对乙肝的治疗主张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为主;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辨证用药为主;祛邪与扶正相结合,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为主的中西医“三结合”及抗病毒、护肝、调节免疫“三联”的治疗思路。
中医药治疗乙肝的优势
     (一)调动全身的抗病毒能力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是人体正气与病邪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的结果,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主张“扶正以祛邪”。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乙肝患者通过中医的扶正祛邪方法治疗一殷时间后,竟然痊愈。这一现象的出现,我们认为,是由于中医药的整体治疗效应(主要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作用的缘故。中医药这种调动整体力量,消灭局部病毒的思想,有利于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二)双向调节作用
     至今中药的奇神作用之一“双向调节作用”(过强时可以抑制,过弱时可以增强)之谜尚未完全揭示.但其在乙肝.尤其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却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例如黄芪,它可以明显增加T细胞、B细胞的活性,有诱导干扰素样作用,又不会引起肝脏的明显损害。其他像田三七的活血止血、黄连的清胃和胃、白术的通便止泻等均是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表现。由于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对药物作用靶点要求不严,病毒的变异也难以产生。它不像西药的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是单向作用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三)作用持久
     中药由于是以调动体内的抗病因素为重要出发点,因此,一旦启动,便有源头活水,取之不竭的效应。以干扰棠为例,干扰素本身是机体内所分泌的一种抗病毒物质,西药干扰素是通过外源性补给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需要不断用药,以维持血药浓度;而中药黄芪、人参、巴戟天、淫羊藿、龙胆草等均具有诱导干扰隶的作用,金银花、玄参、紫草、丹皮、丹参、柴胡、赤芍等具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或上调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这些中药诱导的体内抗病毒效应就像源头活水一样,取之不竭,发挥持久的抗病毒作用。
     (四)不良反应少
     中药经过数千年的锤炼,那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便经久不衰,流传下来,成为治病的良药。而西药多的也就用了几十年,有的甚至才用了几年,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还有待一个较长的时期。像西药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腺苷、左旋咪唑等就有许多不良反应。此外,中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像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西药,时间长就易产生耐药性。
     (五)使用灵活
     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必然要求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乙肝治疗上体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这也是中医治疗乙肝的优势之一。
     (六)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肝炎的治疗方面,许多外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可达到减轻不良反应,增加疗效的目的。
例如西医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抗病毒效果虽好,但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减低、脱发等症状,许多病人难以坚持完成所需疗程。我们采用中药与干扰紊配合的方法,可减轻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改善l临床症状,加快病毒清除,使干扰素疗效更佳。再如,使用拉米夫定后容易产生病毒基因变异,给继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配合使用中药后可以使基因变异的产生得到明显的抑制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