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论坛入口 [进入]

用户:

密码:

药物介绍
辨证思路
 
你的位置:首页<< 辨证思路 <<文章
 

乙肝的辨病与辨证治疗

作者: ygw 发表时间: 2007-11-13 点击: 9747

中医认为:乙肝病机属于虚损之候,适宜运用六郁辨证中之热郁、湿郁、气郁(滞)、血郁(瘀)。四郁论治,但是传统中医辨证缺少现代检测手段的分析。影响临床辨证的准确性,甚至会出现“无证可辨”的现象,因而对本病的研究,应注重现代检测手段和病原学的探索。融入中医辨证体系,亦即以辨病精神为经,而以传统中医辨证为纬,两者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病毒性肝炎的辨病方法和辨证理论体系。

    1.乙肝病毒携带者:本病为病毒于体内复制,而免疫应答处于耐受状态,往往不发生任何症状,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检出,大都是学生、参军、结婚健康体检时发现,以及急、慢性肝炎经治疗肝功趋于正常,而HBV-M,常期反复处于阳性者。这些病人临诊往往无证可辨,并且怕住院,怕吃中药,怕影响扩大,但是这个阶段机体未被损害,应是最佳积极治疗时机。为了适应病者心理,设计简、便、廉、验的“龙马健肝灵”胶丸。方药组成:地龙5%、马钱子5%、玄驹10%、太子参10%、大黄20%上药研细粉装“○”号胶囊,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二粒。

    方义诠释:本方虫类药之地龙、玄驹,用治乙肝已见多处报导,开封肝病医院生产的(天龙肝宝)即以地龙、蚂蚁为主。天津防疫站用对流电泳和放射免疫法,筛选出大黄、太子参等一批中药对HBVM的阴转有一定作用。本方治湿主药马钱子有清热解毒、强壮腰膝,主治喉痹(慢肝多见并发喉痹)等功效。并参照清、王清任龙马自来丹《衰中参西录·振颓丸》以及小金丹、虎挣丸、活络丹等古方用为主药得到启示,运用马钱子以攻击乙肝病毒、恰能不伤其正,与大黄、太子参、地龙、玄驹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功能,对顽固性慢肝首先能改善腰酸膝软,精神蒌顿体征,然后可以控制肝纤维化进程;同时发现龙马健肝灵对流感

亦有免疫预防作用,连续服用一年以上,也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诚为抗 HBV之理想药物。


    2.急性乙型肝炎:本病属于HBV持续感染复制,由免疫耐受进入免疫应答超敏,肝脏因炎症活动免疫介入而受损,但病毒却得不到有效清除;在此期间ALT、AST必然大幅上升至150U/L以上,中医辨证治疗该病须分:

    ①热毒蕴结型:证见:舌苔黄厚、质红、大便坚、口臭目有红丝、溲黄赤、腹胀、脉弦、泛恶者,用重剂清热解毒。“柴胡、黄芩、茵陈、黑山栀、黄柏、板兰根”为主方;加重投入大黄、山豆根、龙胆草、贯众,各10—20克。

    ②邪恋营分:本证型为ALT、AST大幅升高而证见倦怠乏力,舌薄腻、质红、大便正常、目无红丝、小便微黄、腹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者,用凉血清解法:柴、芩、茵、栀、黄、板以外加入山豆根、赤芍、丹皮,蒲公英、半枝连、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等,注意避免苦寒伤胃之品。
 ③邪毒瘀胆型:本型往往ALT、AST、ALP、GGT以及总胆红素等全面大幅升高,证见面目黄赤、身黄,大便坚实,舌苔厚腻、质红、脉弦、腹胀、溲黄赤、口苦、泛恶纳差者,用清热化瘀排毒法:以柴、芩、茵、栀、黄、板之外,应加重大黄、虎杖、山豆根10—20克、玉金、金钱草、蒲公英、赤芍、枳壳等。在治疗急肝过程中,辨证明确后,清热解毒,排毒化瘀,利胆泻黄的用药宜速,剂量偏重,力度要大。要以治病如打仗,救兵如救火的精神,要求迅速控制病情,同时配合清肝外敷疗法内外兼攻。

    清肝外敷方:柴胡、黄芩、大黄、黄柏、生山栀、茵陈、龙胆草、赤芍、贯众、山豆根,等分研细末,每包50克,用鲜草、天名精(臭娘子草)、透骨草(凤仙花),捣烂取汗,拌清肝外敷药末50克,以不滴水为度,放入纱布袋内,加温湿敷于右侧“章门”穴(乳头直线肋弓下一寸处),临睡前敷上,纱布绑扎,白天取下;如水汗吸干,再加鲜汗拌和入晚敷上,每包50克可用五天。按上述方法治疗急性肝炎,约一个月左右,基本上能使肝功上升指标得到下降。或趋于正常。继而以疏肝理气,清肝利胆,柔肝健脾等方药调理,不宜重剂苦寒,以免有损脾胃;但须进服龙马健肝灵,以对付HBV-M阳性指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3—5个疗程,可以得到阴转。

    3.慢性乙型肝炎:本病大都是由急肝治疗不彻底,用药不当,或力度不够,演变而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其中部份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以及转化为肝癌。本病是由急性肝炎的免疫超敏,邪正相争,HBV长期不得清除,免疫介入肝脏受损,形成机体免疫不全,在此期间大三阳、小三阳始终存在,羁留不去,肝功检查,ALT、AST时有起伏,往往在150U/L以下(热毒未清)胆红素、GGT、AKP亦时有起伏(气滞胆瘀),总蛋白却相对减少(肝脾受损)。治疗之法;首先坚持常服龙马健肝灵,配合辨证治疗;如余毒未清者,给以轻清凉血之剂,切忌大苦大寒,气滞胆瘀者,给以疏肝利胆,凉血化瘀之剂,肝肾不足,脾胃不和者,给以疏肝理气,柔肝益肾,健脾和胃之剂,随症加减,辨证调治,亦可以所相应的内服中药,如前所述,研末湿敷章门穴,则疗效更佳。

 
     
 
广告服务   关于我们